“輕點這個 AI 美顏模板,手機鏡頭里的茶園風光更鮮亮;點擊智能話術提示,介紹白茶時就不會卡殼啦!”在福鼎市赤溪村的數字農創(chuàng)空間里,閩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生小林正手把手教村民王大姐操作AI直播工具,屏幕上實時跳動的訂單數據讓王大姐笑得合不攏嘴。連日來,學校“數字助農實踐隊”帶著自主研發(fā)的 AI 輕量化直播系統扎根赤溪村,用青春力量為鄉(xiāng)村振興注入“數字動能”。
作為畬鄉(xiāng)脫貧攻堅的標桿村,赤溪村的白茶、竹編等特色產品雖名聲在外,但村民在直播帶貨時常常面臨 “畫面模糊、話術生硬、流量低迷”等難題。了解到這一情況后,閩江師專整合電子商務、人工智能等專業(yè)力量,組建由12名師生組成的實踐隊,帶著輕量化AI 直播設備奔赴赤溪村。這些設備不僅體積小巧易操作,更內置了針對農產品直播開發(fā)的智能功能 ——AI場景美化能自動優(yōu)化茶園、作坊等拍攝環(huán)境,智能話術庫收錄了200余條方言版產品介紹模板,數據看板可實時分析觀眾偏好并給出調整建議。
“從設備安裝到直播實操,學生們全程一對一指導,比自家孩子還耐心!”年過五旬的茶農李建國豎起大拇指。實踐隊根據村民技能水平制定了“三階培育計劃”:入門階段聚焦設備操作,教村民用AI 工具完成畫面調試和話術生成;進階階段開展實景演練,在茶園、畬族民居等場景中指導運鏡技巧和互動方法;提升階段則進行流量運營教學,傳授 AI 數據分析、粉絲維護等進階技能。為讓技術真正 “用起來”,實踐隊還搭建了“線上 + 線下”幫扶平臺,線下設立 “數字助農服務站”,線上開通 24 小時答疑群,隨時解決村民直播中遇到的技術問題。
此次實踐是閩江師專深化產教融合、服務鄉(xiāng)村振興的創(chuàng)新嘗試。學校負責人表示,將持續(xù)升級 AI 助農系統,結合赤溪村需求開發(fā)畬族文化IP生成、農旅直播導覽等新功能,同時建立“學子駐村 + 云端支援” 的長效機制,讓青春智慧在鄉(xiāng)村振興的田野上結出更多碩果。(閩江師專 供稿)
責任編輯:莊婷婷
- 福鼎奏響雙擁“山海協奏曲”,軍民共譜魚水情新篇2025-08-01
- 福鼎如何讓“花果山”變“聚寶盆”2025-07-19
- 福鼎啟動“世界美食之都”申報2025-07-18
- 最新高校資訊 頻道推薦
-
師資到位,背后實力讓人羨慕!中央美術學院附2025-08-1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