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五月天-免费看又黄又无码的网站-欧美性XXXXX极品少妇-精品少妇爆乳无码av无码专区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閩南新聞>廈門新聞
分享

從“等流程”到“搶時間”

廈門資源要素保障改革落地,重點項目建設開啟“快進模式”

廈門:重點項目建設開啟“快進模式”

廈門不斷創新資源要素保障機制,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圖為美麗的筼筜湖城市景觀。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朱道衡 通訊員 吳川英 顏妍 圖/記者 林銘鴻)“從征收土地預公告發布到拿到農用地轉用批復,只用了127天!效率太高啦!”提及廈門某高校同安校區一期工程的用地報批效率,項目負責人難掩激動。而在同翔片區,另一項紀錄同樣令人矚目——同翔片區(翔安區)某項目僅用12個工作日就完成農轉用報批、土地收儲到出讓公告發布的全流程,更開創廈門農用地轉用與草地占用并聯審批的先河。

這些“廈門速度”的背后,是近期廈門多部門聯合印發的《廈門市項目攻堅行動資源要素保障提速增效工作機制》(以下簡稱《工作機制》)在發揮“引擎”作用。此前,廈門重點項目常因涉土地征收前期工作、圖斑處置、農轉用等事項,需要多部門協作,加上補償標準爭議、權屬糾紛等問題,整體流程耗時漫長,僅土地征收與農轉用報批平均就需300多天。如今,隨著《工作機制》落地生效,一場覆蓋15大類要素、150余個環節的資源要素保障改革,正為廈門項目建設按下“加速鍵”。

全鏈條改革

線上預警+線下調度 36個部門擰成“一股繩”

“項目進度亮‘紅燈’了!某產業園用地報批臨近期限,需盡快協調解決。”在廈門市項目攻堅資源要素保障平臺上,系統自動彈出的預警提示,讓專班工作人員第一時間鎖定問題項目。打開平臺界面,“紅黃藍” 三色標識清晰區分著逾期、臨期、按時項目,串并聯流程一目了然,這正是《工作機制》構建“線上+線下”雙軌保障模式的生動實踐。

線上有“智慧大腦”精準預警,線下則有“攻堅團隊”實地破題。依托專班保障團隊,工作人員通過發送工作提示函、召開要素保障調度會議等方式,將平臺預警的問題轉化為實地解決的方案。截至目前,不到三個月,平臺已累計預警項目30余項,調度項目275件次,成功協調解決189個堵點問題。

高效協同的背后,是全市36個部門職責的精準落地。《工作機制》圍繞項目落地全周期,將前期服務、要素報批、土地供應、工規服務等階段的職責,細化到“6個區政府+2個管委會(自貿委、相關管委會)+8個片區指揮部+18個行業主管部門+3個核心部門(市資源規劃局、市財政局、市生態環境局)”的協作體系中。以往“部門之間互相等、流程推著項目走”的被動局面,如今變成了“市區聯動、部門協同、職責清晰”的主動服務,一條覆蓋項目全周期的保障鏈條就此形成。

廈門某高校同安校區一期工程項目的推進,便是這條鏈條高效運轉的典型案例。該項目用地報批涉及規劃調整、爭議地處置、土地征收、林轉用、草轉用、占用濕地等多個復雜環節。為加快進度,今年7月19日,市資源規劃局召開要素保障專題調度會,梳理出全流程的責任單位和人員,建立日報、周報制度,還創新采用“容缺審核”模式——在材料尚未完全齊備的情況下,提前對農轉用、土地征收、劃撥供地等材料進行審核,確保各環節無縫銜接。

最終,該項目創造一連串“亮眼成績”:從征收土地預公告發布到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征收批復僅127天,從土地征收公告發布到劃撥供地批復僅3天。其中,農轉用報批環節更是跑出“新紀錄”——市資源規劃局同安分局容缺濕地、林地、草地材料2天完成預審,1天完成分局初審,1天完成區政府請示,1天完成市局審查,3天完成市政府報批,各項流程在各部門協同下“一氣呵成”。

全要素保障

主支線同步推進 創下12個工作日完成審批紀錄

“7月11日補償安置公告順利完成公示后,省林業局于7月17日啟動草地占用審批的受理工作。按照常規流程,農轉用報批需待草地審批全部完成后才能推進。”回憶同翔片區(翔安區)某項目的推進過程,市資源規劃局翔安分局工作人員感慨不已。憑借《工作機制》中的“容缺審查”和“主支線并聯”機制,他們在這6天里完成了編制審查意見、組織處室會審、向上溝通協調等工作,最終讓項目在7月24日順利拿到農轉用批復。

這一項目不僅創造12個工作日完成農轉用報批、土地收儲、出讓公告發布的“廈門紀錄”,也成為廈門首例實現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征收、草地占用并聯審批的項目。該項目涉及26.81公頃耕地、0.74公頃草地,按照以往流程,“主線”的農轉用報批必須等“支線”的草地占用審批完成后才能啟動,前后制約、互相等待成為效率瓶頸。而《工作機制》重構流程后,明確規劃調整、土地房屋征收等“主線工作”與用林用草用海報批、違法圖斑處置等“支線工作”可同步推進,徹底打破“先主線后支線”傳統模式。

在這一機制下,該項目的推進節奏堪稱“無縫銜接”:7月21日草地占用獲批,7月24日農轉用獲批,7月25日收回土地及儲備獲批,7月28日完成出讓公告發布,短短7天內,所有程序環環相扣。通過“提前介入、全程指導、并聯審批”服務模式,市資源規劃局為項目提供全流程的精準服務。在土地成交當日,交地即交證,同時完成土地合同簽訂、用地規劃許可證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核發,保證該項目9月5日如期開工建設。

除了流程重構,資金與用地用海的協同保障也為項目推進保駕護航。《工作機制》明確,未納入征拆計劃項目可及時申請調整計劃或加入實施計劃,市財政局則會同項目責任單位、各區政府、市資源規劃局,統籌落實征拆、耕地占補平衡指標購買、土地收儲等相關資金,避免項目因“資金等地”或“地等資金”陷入停滯。這種“要素跟著項目走”保障模式,讓廈門的項目攻堅既有“速度”,更有“底氣”。

全流程服務

前置服務+精準指導 為項目落地“量身定制”路徑

“市資源規劃局太給力了。他們服務特別主動,提前幫我們厘清了所有要素,連土壤污染調查、考古這些潛在問題都考慮到了。”談及企業自轉旋翼機總裝產線項目的推進,該項目相關負責人十分欣慰。該項目達產后年產值將達30億元,還能帶動近100億元的產業集聚,是廈門航空科技領域的重要招商項目。

在項目明確意向地塊后,市資源規劃局便啟動了“四項前置”工作——預勘界、現場踏勘放樣、用地要素意見征求、規劃圖則編制。市測繪中心、市城投公司僅用5天就完成預勘界和現場踏勘,市資源規劃局海滄分局4天內就梳理出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考古、區域評估等后續工作建議,市規劃院更是同步啟動圖則編制,為項目“量身定制”用地報批路徑,讓項目推進方向更清晰、流程更順暢。

不止于“四項前置”,針對項目前期論證易出現的用地規模不穩定問題,市資源規劃局進一步創新工作機制,將用地規模論證環節大幅前置。在項目預選址階段,便同步啟動節地評價或節地專章編制,并在可研聯評聯審環節完成審查,從源頭穩定用地規模,避免后期因選址調整導致流程“返工”,讓項目推進始終保持“快節奏”。

對于工業“標準地”項目,廈門更是推出“一對一”精準服務。行業主管部門、招商部門、市資源規劃部門主動對接企業,推行工業用地“交地即交證”辦理,并明確工規辦理時限:重大重點項目力爭120個自然日內完成,一般項目力爭180個自然日內完成。從“供地前期提速”到“工規審批改革”,從“土地要素保障”到“全要素服務”,廈門正以全流程服務的優化,讓項目落地更省心、更高效。

如今,隨著《工作機制》深入實施,廈門項目攻堅“加速度”還在持續提升。從廈門某高校同安校區的127天,到同翔片區某項目的12個工作日,一個個紀錄的背后,是資源要素保障機制的不斷創新,也是廈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堅定決心。未來,隨著全鏈條、全要素、全流程改革的持續深化,更多項目將在這里跑出“新速度”,為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責任編輯:唐秀敏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英聯股份擬定增募不超15億 A股募9.6億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