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近日,國家文物局公布了2024年度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推介案例名單,包括10個十佳案例、12個入圍案例。由福建省文物局報送的泉州市鯉城區政府“多元協同賦能 助推解決私人產權文物管護難點”案例入選12個入圍案例,這是我省唯一入選兩大名單的案例。
鯉城區位于泉州城市核心區,眾多珍貴文化遺產匯聚于此,其中227處不可移動文物中,有48處為古大厝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16處為私人產權文物,占總量的三分之一。私人產權不可移動文物面臨著產權分散、修繕艱難、消防隱患等嚴峻挑戰,成為文物保護工作的難點和痛點。自泉州古城申遺成功以來,鯉城區通過構建“政策引導—產權梳理—科技護航—多方協作—活化利用”的全鏈條創新模式,破解私人文物產權之困,有效保護了各類文物,傳承了文脈。
泉州古城航拍圖(受訪者供圖)
多元協同 破解私人產權文物難題
泉州市東門社區通源巷27號,靜靜矗立著一座擁有360多年歷史的老宅。這是清代康熙年間水師提督、靖海將軍、靖海侯施瑯的舊居,它是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經滄桑但不失威嚴。
“早年間老宅人丁興旺,我童年時這里有20多戶族人共同居住,房子都好好的。”施瑯第十五代后人施明倫回憶,20世紀80年代后,隨著老宅里的人搬到外面居住,缺少打理的老宅日漸破損:房梁開裂、木柱遭蟲蟻侵蝕,石構件也常被偷盜者覬覦。多年來,老宅基本上是“誰用心誰管”的狀態。
施瑯故宅西廂房修復前 (受訪者供圖)
更棘手的是產權問題。這座老宅最初歸兩大戶所有,傳到施明倫這代時,已分支成20多戶。產權人有的在本地生活,有的遠在菲律賓,連聯系方式都得靠家族長輩輾轉打聽。
“像施瑯故宅這樣的情況并非個例。”鯉城區文旅局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負責人林志福說,鯉城區48處古大厝類文物保護單位中,有16處為私人產權,占總量的三分之一。這些文物產權分散,成為文物保護工作的難點之一。
轉機出現在2021年。“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申遺成功后,泉州市委市政府將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納入城鄉建設體系,成立古城保護發展指揮部,具體協調調度古城保護發展工作。在指揮部的牽頭下,鯉城區政府、各街道辦事處、泉州文旅集團(古城公司)形成工作合力。
2022年11月,鯉城區出臺了《鯉城區促進文物級古大厝家族內部析產和保護的若干惠民措施(試行)》,通過“司法幫扶、文旅資金、教育傾斜”等三大鼓勵性惠民措施,引導和推動轄區文物級古大厝的家族內部析產,促進文物級古大厝的保護與利用。
在各級文物部門的支持和保障下,2023年4月,泉州文旅集團(古城公司)以“政府購買+產權協商”模式,通過與文物產權人協商,以合理價格購買文物產權,實現施瑯故宅國有化征收,后按照“修舊如舊”原則進行全面修繕和保護。2024年底,施瑯故宅的修繕工程完工。修葺后的施瑯故宅,一改破敗傾頹景象,老建筑煥發新機。
修葺一新的施瑯故宅 趙文娟 攝
通過摸排,鯉城區將古大厝類私人文物的產權分為完全清晰、基本清晰和不清晰三大類,并因類施策。例如: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錫蘭僑民舊居采取“部分征收+租賃托管”模式,并將其活化為錫蘭文化館;對萬正色故宅等實施“以修代租”;對吳家此民居則采用“產權置換”。近3年,鯉城區共化解私人文物產權糾紛10余起。
“保險+科技” 給文物穿上“防護衣”
破解產權難題后,如何為文物建立長效保護機制?
2023年7月,省級文物保險服務項目落地鯉城區,為全區36處38個省級及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包括11處私人產權文物保護單位)投保1.53億元的大額保單,通過保險兜底、科技賦能、人防聯動,為文物穿上“保險衣”。
“不同于以往我們常見的出險賠付,在這個保險項目中,我們保險思路是‘防重于賠’,采用各種現代科技手段加人工力量,為文物存續提供實際保障。”人保財險福建泉州市鯉城支公司副經理方惠穎介紹。
8月19日下午,記者來到鯉城區文物安全監管中心,大屏上正實時展示著鯉城區36處文物保護單位的視頻實況、安全情況和告警統計等數據。切換至“設備監控”界面后,可查看用于文物保護的物聯網設備詳情,包括安消系統、防雷系統、滅火系統等各設備狀態。
“這套系統不僅能實時監控、預警彈窗,還具備遠程滅火、遠程警告、數字巡檢等功能。”技術支持方廈門信通慧安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劉鑒元介紹。
林志福介紹:“我們還在34處古建筑關鍵點位埋設了結構健康監測儀,實時掌握梁柱的傾斜角度、地基沉降、設備異常等數據;針對白蟻這個‘隱形殺手’,專門部署智能誘捕裝置,一旦發現白蟻活動,系統自動釋放環保型防治藥劑。”
除了“技防”外,鯉城區文物安全監管中心全年24小時安排專人值班,值班人員通過電腦或者手機APP,即可直觀查看各文物點的安全狀態及巡查記錄。
同時,3名專業文物巡查員對36處文物點分片負責,每周對每個點位開展2次線下巡查。巡查內容涵蓋白蟻防治、用電用火安全、周邊違章建筑排查等4個維度40余項指標。
文物巡查員實時關注文物安全情況。 趙文娟 攝
“巡查時,我們通過NFC打卡或拍照確認到達,如果發現文物受損、衛生臟亂、設備故障等情況,可實時拍照上傳平臺,由監管中心聯動文物管理單位、保險公司跟進處置。”文物巡查員楊劍宏說。
文物一旦受損,后續的維修護理費用的籌集是個難題,而文物保險提供了保障。該險種涵蓋地震險、盜竊險、火災險、預防措施險等,其中預防措施險由保險公司固定每年從保額中提取20萬元,用于文物的日常維護管理、緊急搶險等。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泉州市區居民消費價格8月同比上漲0.4%2025-09-12
- 一盞茗茶,千年風雅——宋式點茶重返刺桐城2025-09-12
- 泉州市慶祝第41個教師節“尊師重教”座談會舉行2025-09-10
- 家庭防蚊支招:當心這些角落“養”蚊子2025-09-10
- 前8個月泉州市進出口超1600億元 保稅物流、加工貿易進出口實現“雙增長”2025-09-10
- 老相機的“別樣人生”:百年鏡語 膠片相機的時光之約2025-09-08
- 色彩豐富、工藝精湛、寓意美好 綴仔里的惠女美學2025-09-08
- 泉州水利再添“國字號” 山美水庫獲評“全國綠化模范單位”2025-09-05
- 泉州南外宗正司遺址陳列館臨時閉館 威遠樓廣場臨時關閉2025-09-05
- 商品即時可得 消費更具活力 泉州即時零售市場熱潮涌動2025-09-05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泉州四部作品入選“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2025-09-1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