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級版植物凈水行動在西湖鋪開
水下種“森林”“明珠”更耀眼
依靠水生植物治理西湖,是古今福州的“經典”治水課題。唐宋時期,西湖就有種植荷花凈水的傳統;過去十年,園林部門在沿湖區域培育過鳶尾、再力花等水生植物,吸附氨、氮;如今,一場升級版植物凈水行動正在西湖鋪開。記者16日從市住建局獲悉,8月以來,西湖公園通過引種矮化苦草等方式,打造“水下森林”,讓西湖水體透明度持續提升。
施工人員正在種植苦草,用于改善西湖水質。記者 包華 攝
左海公園可見清澈湖體
西湖片區初雨控制及水環境提升工程,是今年福州治理西湖的重要手段之一。
據了解,目前該工程在左海公園內設置了4片試驗區,其中兩片分別位于知心湖和碧波舫影兩個景點旁。過去一個月,兩片試驗區均設置了圍擋,根據相關計劃展開一系列試驗。
現場施工負責人云學博告訴記者,試驗區內的施工團隊分為兩個班組,一組負責改良湖底土壤,種植矮化苦草;另一組負責清理湖面垃圾,并采用生態技術控制片區內各種魚類。
16日下午,記者來到左海公園施工現場探訪,從空中俯瞰湖面,試驗區內水質清澈,可以看到新種的水草和湖底的泥土。
“從8月14日到現在,我們在95256平方米的區域內完成了底質土壤優化改良和生態控魚,另外還設置了長450米的生態圍隔。施工完成后,要同步進行養管,以這種生態綠色的方式,持續改善西湖水質,特別是湖體的能見度。”云學博說。
持續探索 提升湖水透明度
如何提升水體透明度,是如今西湖治理面臨的首要問題。
一些專家認為,提升西湖水的透明度,需要“治本”,要讓西湖構筑一套自適應的生態系統,在靜水環境中實現水體的自我凈化。因此,“水生植物凈化水體”成為福州市相關部門的重點研究課題。
近兩年,福州市相關部門專門開展相關技術研究,在西湖選取了面積約100平方米的水域作為試驗區,通過水質處理、水生植物種植等多種方式進行試驗,探索西湖透明度提升的技術措施和方法。
在水生植物種植上,鳶尾、美人蕉、再力花、翠蘆莉、梭魚草和慈姑等六種植物“住”進水中,試驗團隊通過收集相關數據,尋找能兼具景觀效益與生態效益的植物。他們發現,在不同季節,鳶尾、再力花都能高效去除氮和磷,不過提升水體透明度效果尚不明確。在補水水質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水生植物(苦草)可適用于湖體生長。
據了解,西湖公園管理處曾在鑒湖慕魚景點試種過苦草,凈化效果明顯。但苦草屬于魚類食物,容易被啃食,難以在湖中大面積繁衍。
先生態控魚 再種“水下森林”
如何實現水生態構建與控魚“兼得”?8月,在西湖種植沉水植物,打造“水下森林”的方案被提上議事日程。結合專家團隊的意見建議,要實現西湖水質提升的目標,需要西湖生態補水、水體生態修復和底泥清淤等多項工程的協調配合。
目前,在左海公園內,水生態系統構建共分4個區域實施,通過水生動植物構建、生態控魚、底泥優化改良等增強水體自凈能力,恢復水體生物多樣性。
吸取之前西湖苦草被魚類啃食的相關經驗,此次種植矮化苦草前,施工團隊首先進行了生態控魚。通過對區域內泛濫的羅非魚進行捕撈和驅離,給苦草等沉水植物創造足夠大的生長空間。經過約1個月的生長,種植苦草區域已具備了較強的水體凈化能力。
云學博介紹,目前,與試驗區外的水體相比,試驗區內的水體透明度有了明顯提升與改善。未來,他們還將種植金魚藻、輪葉黑藻、穗花狐尾藻等水生植物,并投加能凈化水體的魚類、蚌類、螺類,讓水體“生機勃勃”。
按計劃,今年底,這場左海水生態構建行動就有望完成。“希望福州西湖就像百姓家里的魚缸一樣,借助一套生態修復系統讓水質常年達標,讓‘容顏’更加秀美。”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記者 石磊磊 孫漫)
責任編輯:趙睿
- “科普進校園”首站走進福州十九中2025-09-17
- 福州濱??炀€將設三種運行模式 最快半小時可抵機場2025-09-17
- 福州7個開發區上榜全省30強2025-09-17
- 全國首個數智海漁執法大隊在榕成立2025-09-17
- 福州近千場文旅活動與你有約 發放千萬元消費券2025-09-17
- 福州發千萬消費補貼助燃雙節文旅2025-09-17
- 國慶假期福州地鐵公交免費坐2025-09-17
- 福州海鮮集市火鍋“火”遍全國2025-09-17
- 首屆海峽養老產業博覽會下月底在榕啟幕2025-09-17
- 福州倉山:科普盛宴點亮少年科學夢想2025-09-17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川石島:見證抗戰勝利2025-09-1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