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方案助力全球時空數據跨障礙“握手”
福州大學牽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相關核心成果已被23個國家納入本國標準
在數字經濟時代浪潮中,時空大數據已成為支撐全球信息化建設的戰略性資源。隨著全球對地觀測數據呈現指數級增長態勢,各國在數據共享、服務集成與協同分析領域面臨著日益嚴峻的技術壁壘——衛星遙感記錄的地球變遷、無人機捕捉的生態細節、承載城市記憶的歷史數據,這些本可破解全球氣候、災害難題的關鍵“時空碎片”,卻因數據格式不一、接口標準互斥,困于“信息孤島”。地球觀測數據下載服務的功能、接口差異,更讓跨國協同發力頻頻受阻。
如今,這一困局被福建力量打破:由福建省科技廳推薦、福州大學牽頭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專項通過科技部績效評價,其研發的模塊化標準體系讓全球時空數據跨障礙“握手”;核心成果ISO 19105∶2022《地理信息 一致性與測試》國際標準近日更成功通過國家標準采標審定。這是我國地理信息領域首次主導ISO 19100系列基礎標準制修訂,宛如科技與規范的一場浪漫邂逅,開創性提出模塊化標準拼裝新理念,如同搭建積木般靈活組合地理信息共享互操作標準,更通過嚴謹的一致性測試框架確保標準落地生根。目前該標準已被全球23個國家納入本國標準,為地理信息共享注入中國動力。
標準共享
中國首次主導 23國爭相采納
“能牽頭這項標準研制,既是信任,更是責任。”項目負責人、來自福州大學數字中國研究院(福建)的余勁松弟向記者介紹。這位42歲的地理信息標準化領域專家,現任福州大學研究員、碩士生導師,2021年入選福建省高層次A類人才,還兼任數字技術與應用國家國際合作基地負責人等職。2020年,他牽頭該國家專項時,就聯合德國康斯特大學(Constructor University)、武漢大學、福建理工大學等中外科研機構,確立“共建共享”的核心思路:“我們不想做‘一刀切’的標準,要像搭積木一樣,讓各國在統一框架下按需參與。”
“德國、法國、英國、荷蘭……你看這一長串名單,每多一個,底氣就足一分。”余勁松弟逐一列舉采用該標準的23個國家,難掩自豪,“還有不少國家在走流程,未來會更多!”標準能獲國際認可,正因團隊以模塊化理念打破傳統局限——將地理信息共享標準設計成“可拼接積木”,再通過嚴謹測試框架,掃清技術差異障礙。
研制過程并非一帆風順。“曾和美、德、法專家因模塊化互操作方案的兼容性爭論多輪,他們守傳統方案,我們堅持中國方案更適配。”余勁松弟回憶,最終團隊用嚴密的數學推導證明優勢:相同標準環境下,中國方案更易于兼容未來技術。
“以前跟著國際標準走,現在外國專家主動問‘中國標準接下來打算怎么定’。”余勁松弟的感慨中,藏著團隊無數次深夜攻關與跨時差協作,更彰顯了中國技術從“跟跑”到“領跑”。目前,該標準案例已寫入聯合國全球地理空間信息管理專家委員會(UNGGIM)標準指南,成為全球標準化“范本”。
模塊創新
破解協作難題 賦能科學決策
地球大數據共享平臺像“全球時空圖書館”,余勁松弟團隊的“模塊化技術架構”與一致性測試框架,就是讓不同“語言”數據互通的“靈活適配方案”,精準解決了地球觀測數據的規范化協同痛點——地球觀測數據的下載服務曾因功能、接口、數據格式差異,給共享與協同分析帶來巨大挑戰。
這一創新,源于團隊對傳統標準弊端的深刻洞察:“傳統標準像固定西裝,所有人按一個尺寸來,既適配不了不同國家的技術基礎,也無法應對數據下載服務的多元差異。”
為破此局,團隊將數據采集、格式轉換、協同分析、交換共享等全流程拆成可自由組合的“標準積木”,更聯合10余國專家首創“技術要求—一致性類—測試用例”映射方法,引入“三值邏輯”評價體系——相當于給標準裝上“智能檢測儀”,實現從研發到落地的全周期管理,這一成果還被國際標準化組織地理信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ISO/TC 211)列為最佳實踐,并被應用于歐盟空間信息基礎設施下載服務(INSPIRE Download Services)的規范化驗證。
“小到衛星數據適配,大到跨國災害應急,都能快速組合響應;哪怕是接口差異顯著的下載服務,也能通過模塊化框架適配映射以促進技術兼容。”余勁松弟舉例,在深海生態環境預測項目中,團隊針對數據雜、來源多的問題,靈活規范化“數據清洗”“模型運算”等模塊,3天便完成傳統方法需2周的分析,為科研提供精準依據;此前歐盟數據下載服務因接口差異效率低下,應用該框架后,所有服務均符合歐盟空間信息基礎設施(INSPIRE)規范,大大提升數據共享效率。
項目推進中,團隊還交出硬核“答卷”:歷經上千次調試,研發出影像立方體數據模型、統一接口及Web服務原型系統,驗收時斬獲7篇論文、3項專利(含1項國際專利)、3件軟件著作權,主持3項國際標準,成果被歐美多國及國際信息技術標準委員會(INCITS)采納。
持續攻堅
貢獻“全球方案” 完善共享體系
如今,余勁松弟團隊的項目案例已入選ISO/TC 211全球50個典型案例,為即將到來的地球觀測智能即分析時代提供規范化和標準化的中國方案,讓實時衛星遙感的高清視界、無人機航拍的靈動畫面、歷史影像數據的歲月沉淀深度交互,助力時空數據跨越技術差異的鴻溝。
“我們不會停下腳步。”余勁松弟表示,目前正聯合國際團隊,在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支持下,全力研制地球立方體瓦片國際標準。從打破全球數據壁壘,到主導基礎標準入列聯合國指南,再到攻堅新一代國際標準,團隊始終以“讓‘中國方案’變成‘全球方案’”為目標——既為數字中國建設筑牢根基,更致力于聯合全球力量完善時空共享國際標準體系,讓“中國積木”為全球時空大數據協作搭建更穩固、更靈活的“共享橋梁”。(記者 李珂)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揭牌2025-09-14
- 省大學生創新大賽福州大學團隊奪冠2025-07-21
- 數字技術守護木拱廊橋 福大博士實踐隊屏南護橋2025-07-16
- 福大學子走進荔城赴三棵樹涂料公司考察2025-07-14
- 福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赴晉江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2025-07-12
- 福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赴大田開展特色支教2025-07-11
- 福州大學博士實踐隊赴大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2025-07-11
- 福大材料學院博士實踐隊:校地合作搭橋 產教融合創新2025-07-10
- 福大材料學院博士實踐隊:訪信和研創,聚校企促興2025-07-09
- 福大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實踐隊晉江經驗館參觀學習2025-07-09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長樂國際機場二期擴建項目沖刺2025-09-1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