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五月天-免费看又黄又无码的网站-欧美性XXXXX极品少妇-精品少妇爆乳无码av无码专区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內頻道>國內新聞
分享

新華社北京9月16日電 題:學有所教,不斷開創教育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新華社記者王鵬

“校園探秘”“親子互動”“智慧尋寶”……九月伊始,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嶺區新建路小學校,一年級新生在老師帶領下,以做游戲的方式開啟了嶄新的校園生活。

踏上新學期,開啟人生新旅程。學有所教,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是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

圍繞“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一系列要求和舉措。從教育大國到教育強國,教育“量”的問題向“質”的矛盾轉化,人民群眾的需求從“有學上”向“上好學”轉變。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獲得優質教育、照亮成才夢想,更是眾多偏遠地區孩子的深切渴望。

《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指出“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關于實施新時代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計劃的意見》圍繞基礎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提出8項行動,《關于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的意見》切實減輕家庭學前教育負擔……一系列政策文件聚焦補齊教育短板,全面保障各級各類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從開展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優秀教師定向培養計劃,到啟動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工作,再到深入實施“特崗計劃”、建強用好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等,薄弱學校、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得以持續改善。

一個個數據,正是我國不斷推進教育公平的生動見證——

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連續10多年不低于4%;全國2895個縣級行政單位全部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共匯集基礎教育資源超12萬條,職業教育在線精品課程1.2萬余門,高等教育優質在線課程3.15萬余門,終身學習課程超5000門。

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不僅更好滿足了人民“上好學”的需求,也讓學生成長成才的通道變得更加廣闊。

從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不斷推進,到勞動教育有機融入青少年成長全過程,再到持續深化體育教學改革,實施美育浸潤計劃、青少年讀書行動等,教育不再是一“智”獨秀,德智體美勞全面協同發展的局面正在形成。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我國堅持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協調發展,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不同稟賦、不同發展興趣的學生能夠多樣化成才,一批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不斷涌現。

如今,我國已建成世界最大規模且有質量的教育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體系主體框架基本確立。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征途上,如何不斷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

今年4月,教育部公布2024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29種新專業正式納入2025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

服務國家戰略的區域國別學、海洋科學與技術,面向科技發展前沿的智能分子工程、醫療器械與裝備工程……新增專業充分體現國家戰略、市場需求和科技發展牽引,高校專業設置與經濟社會發展更加契合。

“教育部大力推動各地各高校主動服務產業發展需要調整優化專業結構,優化專業監測評價體系,有的放矢優化資源配置,提升專業與產業的適配性,高等教育服務高質量發展能力進一步提升。”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負責人介紹。

近年來,錨定國家戰略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我國深入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建立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體制機制,促進形成與國家戰略相匹配的學科、專業布局,教育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使命任務更加充分彰顯。

一項項務實舉措,推動教育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最廣大人民群眾。教育正在不斷厚植人民幸福之本、夯實國家富強之基,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更大貢獻。

責任編輯:趙睿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英聯股份擬定增募不超15億 A股募9.6億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