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五月天-免费看又黄又无码的网站-欧美性XXXXX极品少妇-精品少妇爆乳无码av无码专区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財經頻道>財經新聞
分享

消費在國民經濟中處于基礎性地位,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當前,我國推出一系列政策,擴內需、促消費效應持續顯現。

商務部等9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于擴大服務消費的若干政策措施》。政策措施更大力度提振消費、擴大內需,促進民生改善和消費轉型升級,積極培育服務消費新的增長點,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從消費看,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4%,以舊換新相關商品零售額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服務消費潛力也在不斷釋放,旅游休閑、演出賽事、信息通訊等服務較為活躍。前8個月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5.1%,增速快于商品零售額增速。

“擴內需、促消費能夠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求,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是經濟活動的重要推動力。”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經濟運行過程中,供求平衡是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保持經濟持續發展要促進消費需求持續擴大。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提振消費、擴大內需,不斷夯實經濟穩定增長的基礎,各地推出多種促消費政策,拉動消費持續增長。

在北京某商場一家手機店內,新款手機展示臺前人頭攢動。“買這部手機只花了不到十分鐘,非常方便,而且價格很劃算。”市民張先生拎著剛剛“以舊換新”的新手機說。

“把舊手機帶過來,經過掃碼、驗機、換購后,新機能再減500元。”該店鋪工作人員介紹,“以舊換新”補貼發放后,來店里購買手機的顧客顯著增加。

在重慶某新能源汽車4S店內,顧客試駕各種車型,工作人員進行詳細解說。“現在當地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力度很大,買這臺車節省了一萬多元!”市民王先生興奮道。

據了解,當地對新能源汽車置換給予的補貼達1.5萬元/輛,激發了消費者購車欲望。“有時我們一天能賣出30輛車,顧客幾乎都是沖著補貼來的。”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為了趕上市場節奏,銷售團隊幾乎每周都要調整報價與政策講解腳本。

擴內需促消費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蘇劍看來,全方位釋放消費潛力,要提供更多優質消費場景和優惠政策,提高百姓消費意愿;同時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調整居民收入比重,促進人民增收,穩定市場信心。

擴大內需是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重要環節,消費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為大力提振消費、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我國大量供給高質量消費場景,不斷優化消費環境,從而增強人民消費意愿。

此前印發的《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實施方案》提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間,居民個人使用貸款經辦機構發放的個人消費貸款(不含信用卡業務)中實際用于消費,且貸款經辦機構可通過貸款發放賬戶等識別借款人相關消費交易信息的部分,可按規定享受貼息政策。

在山東青島,常女士在某電商平臺分期下單一臺智能洗碗機。她發現,在訂購付款頁面,除國家補貼外,還增添了消費貼息選項。“國補優惠直接降低了價格,消費貼息讓分期付款的壓力也減小了。”常女士表示最近忙裝修新房子,有了“國補+消費貼息”,能節省一大筆支出。

在江西南昌,某銀行大廳內人潮涌動,大量居民前來咨詢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有關事宜。“聽說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開始實施了,貸款利息比以往更低了,我打算趁機買一臺新車,可以節省不少錢。”市民柯女士介紹。

“促進消費增長,要穩定百姓信心和預期,提高百姓消費意愿,消除消費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在蘇劍看來,擴內需促消費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供給端不斷創新,打造更多新型、優質的消費場景,滿足人們消費需求;打破消費障礙,完善體制機制,確保人們消費后沒有后顧之憂。(記者 王紹紹)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財經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賴清德為何找徐國勇做民進黨秘書長?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